中华民族具有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和古老的文化。比如四大发明,其中就有制作烟花爆竹的火药。相传,我国古代几千年来,每到冬春时节,大多数时间都会发生大范围的不明病毒的流行性传染病,在当时被人们称为“瘟疫”。它的特点,一是发病速度快,二是蔓延范围广,三是没办法医治。因此,一旦发生“瘟疫”,死亡人数非常巨大,影响范围非常广阔。常常变成千里无人烟,到处是死尸的惨状。我们知道,火药的主要成分是硫磺、硝石、木炭,燃烧过程中释放的是二氧化硫,它与空气中的水分子形成一种溶胶,在没有人工合成抗生素的年代,这就是天然的空气消毒剂。

到了唐初,瘟疫四起,有个叫李田的人,把硝石装在竹筒里,点燃后使其发出更大的声响和更浓烈的烟雾,结果驱散了山岚瘴气,制止了疫病流行。这便是装硝爆竹的最早雏形。以后火药出现,人们将硝石、硫磺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,产生了"爆仗"。到了宋代,汉族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"编炮"(即鞭炮)。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,《通俗编排优》记载道:"古时爆竹。皆以真竹着火爆之,故唐人诗亦称爆竿。后人卷纸为之。称曰"爆竹"。明清时变成了汉族民间的娱乐活动之一。人们为了年兽,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,用竹子的爆裂声使其远遁的办法。这里所说的动物,名叫"山臊"。古人说其可令人寒热,是使人得寒热病的鬼魅,吓跑山臊,即驱逐瘟邪,才可得吉利平安。

唐代的炼丹者已经掌握了一个很重要的经验,就是硫、硝、碳三种物质可以构成一种极易燃烧的药,这种药被称为“着火的药”,即火药。由于火药的发明来自制丹配药的过程中,在火药发明之后,曾被当做药类。《本草纲目》中就提到火药能治疮癣、杀虫,辟湿气、瘟疫。摘自《本草纲目》我们为什么要研制发明“火药”这种后来对人类有极大杀伤作用的东西,而且还在春节这个盛大节日里大量燃放烟花爆竹,弄出这么大的动静呢?现在,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表明,我们古人发明火药,根本不是为了打仗,也不是为了张扬节日的欢乐气氛,而很可能是为了杀菌、防病、治病。这就解释通了古人发明火药,制作烟花爆竹,在春节期间还要大肆张扬燃放的原因了。纵观近几十年发生的大面积“疫病”,大多数都发生在冬春交替时节,非典、猪瘟、鸡瘟等都是这样。可见,仅凭几个不靠谱、没有多少传统文化知识的“砖家”建议,我们就盲目地禁止燃放烟花爆竹,肯定是一种偏颇做法,至少我们应该好好研究一下。

伍连德(1879年3月10日-1960年1月21日),字星联,祖籍广东广州府新宁县(今广东台山市),出生于马来西亚槟榔屿。公共卫生学家,医学博士,中国现代医学先驱、中国检疫、防疫事业的创始人,中华医学会首任会长,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北京协和医院的主要筹办者,193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候选人,是华人世界的第一个诺贝尔奖候选人。1911年1月31日这一天是中国传统的大年初一,此时,傅家甸已经有1/4的人染鼠疫死亡。适逢春节,防疫部下发传单,号召大家燃放爆竹。伍连德认为,从科学的角度来说,爆竹里的硫磺同样有消毒的功效。大年初一这一天,傅家甸的死亡人数从183名下降为165名,“此后日渐消减”,而且再也没有回升过。

摘自百科:《1910年鼠疫事件》《伍连德》

我们的古人为什么几千年来专注于春节放鞭炮,其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。而不是教条地、一意孤行地认为,燃放烟花爆竹就是为了制造喜庆气氛。至少,用一句“移风易俗”就断然否定几千年来古人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,肯定是不合适的。至于说污染环境、空气质量越来越差的根本原因,可以用一句“你懂得”来说明,那肯定不是烟花爆竹的责任,而是人为糟蹋环境、乱采乱挖、大量污染企业造成的。

燃放烟花是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传统民俗,蕴含着文化的元素,喜庆的色彩继承中华传统文化,弘扬中华民族精神,是每一个公民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。同时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习俗,取其精华,弃其糟粕,把传统习俗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,做到与时俱进。雾霾天气污染了环境,危害人的身体健康,还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等。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,作为公民我们应自觉少放烟花爆竹自觉承担起防止污染、保护环境的义务。

来源:知乎

点赞(0)
发表
评论
返回
顶部